殯儀及風水

 

易經占卜經典-易經明道錄(一)

易經占卜典籍

一攝金 火珠林
六爻薈粹 六爻精義
正易心法 心易觸機
周易上 系辭
易冒一 周易下
易冒三 易冒二
易隱二 易隱一
易隱四 易隱三
皇極神數 河洛理數
焦氏易林 皇極斷章
皇極經世觀物內篇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
周易參同契
易卦天元賦
易理探微《一》
易理探微《二》
易理探微《三》
易理探微《四》
易經明道錄《一》
易經明道錄《二》
易經明道錄《三》
易經明道錄《四》
鬼谷子分定經
梅花體用總訣
增刪卜易1
增刪卜易2
增刪卜易3
增刪卜易4
增刪卜易5
增刪卜易6
增刪卜易7
斷易鬼靈經
漁樵問對
陰陽二宅經典
各類占卜經典
奇門遁甲經典
易經占卜經典
子平八字經典
紫微斗數經典
六壬神課經典
面相氣色經典
天星擇日經典
易經明道錄(一)
序:
第一章 何謂易
第二章 讀易需知
第三章 象徵符號
第四章 術語解釋
第五章 本書範例
第六章 六十四卦解說
附錄一 倉頡易數
附錄二 梅花易象數表
附錄三:《易經明道錄》卦象索引
易經明道錄:
飲水思源,本書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台東葉隆雄先生致謝。古往今來,千里馬多不勝數,而伯樂卻僅一人。葉隆雄賢伉儷與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座落于都蘭山下的別墅借住。近兩年來,我率同弟子,閉門耕讀,不僅鮮與外界往來,也從未與居停交際應酬,葉先生伉儷全不以為忤。

有人謂,此小惠也,豈不見大德之士捐資億萬,興辦福利之壯舉焉?夫水之為水,可拯救饑渴于大漠荒原,可灌注名園以踵事增華。時人獨鐘ABCD,輕忽之乎也者,為博美人一粲,黃金千鎰無悔;今中華文化面臨存亡,竟然一縷甘霖難得。

二十年前,全盤西化之信仰者,鹹認資訊時代的到來,中文勢將被淘汰。曾幾何時,中文電腦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如今功利主義的崇拜者,將中文電腦視為牟利之本,我則以之作為文字處理的工具,工具既得,自當進而為文化奮戰也。

唯不幸者,我生於「樂將杭州做汴京」的時代,除了國號不能更名為「金」,實則連山川大地皆已鍍金殆盡。在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安定,還要以文化的傳承粉飾太平。在今日,人民為主,人心唯金是問,金沙江早已氾濫成災矣。

我抗金難勝,既不甘「降金」,卻又「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若非葉隆雄賢伉儷適時伸出援手,我早已「乘桴浮於海」去了。寄居蟹尚有待潮水之助,在臺灣恩益禧公司總經理松井隆先生以及研發部經理白惠方大力支持下,一項技術轉移的計畫,使得我們在兩年之內,生計無虞。加上曾為詮腦公司設計掌上型電腦,也小有進益,遂得以安心從事研究工作。

為此,我交出了一份成績單,除了中文字形檔及自然語言外,計出版了《老子止笑譚》、《智慧之旅》第一、二集,以及這本《易經明道錄》。在明年之前,計畫中還要出版《智慧之旅》第三集有關中文電腦的史實,以及《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易理探微》、《新易》及《智能學九論》等書。

在電腦技術上,將是弟子們出道的時機了,封家麒的手寫辨識、印刷文字辨識等系列產品即將問世。王傳巨集的動態資料庫、全文索引、學習系統也將出爐。明年也將是自然語言與多媒體結合的關鍵,如果成功了,即將大規模地從事「介面文化」的工作。

那是利用電腦工具,將書籍中之文字資料,轉換為視聽訊息的影像,可作為原始資料、格式資料,也可轉成電子書籍、錄影節目等產品。

《道德經》與《易經》,是中華文化上兩顆明亮的鑽石,前者揭櫫人性與自然的互動真相,後者闡明宇宙時空的結構。真正懂《道德經》的人,也就是實信的人,而唯一

證明其「懂」、「信」的驗證標準,就是其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真懂《道德經》的人,一定是身體實踐。否則口中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而生活行為則與所知大相徑庭,那麼,《道德經》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知識」而已。

懂《道德經》者如斯,懂《易經》者更屬鳳毛鱗角,連大聖人孔老夫子都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偏偏坊間書店中,易經叢書是道道地地的汗牛充棟,人人都以易談易,反正大眾都自認不懂,究竟誰懂,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也就成了當今印刷術昌盛的明證。君不見稍具規模的書店中,都有「易經專櫃」,其中有文、有圖,更有圖文並茂者。其內容都已經「白話」化,甚至於力求「兒童」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陸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研易風」,據說大約有一千多萬人,捲入其中。

表面上看來,這種易經熱是文化的契機,我卻認為,若不能將這股力量導之於正,則又將是文化上的災難。因為大陸的研易之風,很可能系一種心理苦悶的發洩。在數年前有位邵偉華先生以易卜出名,也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中共本以群眾運動起家,加上人多,很容易聚息成風,言者無意而聽者深信,三三兩兩、口口相傳就成了力量。前一陣子的功夫熱、特異功能熱,以及目前的易經熱,無不如此。

功夫也好,特異功能也好,信或不信,對中華文化並無損益。《易經》則不然,古人推崇為「天人之道」、「宇宙的真理」,今人卻在蒙然無知的狀況下冒然投入。尤其是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後,年輕人的古文基礎薄弱,對儒家思想以及天數象術等,幾乎一無所知之下,怎能期望在沙漠之中,立即開出一片新綠?
《易經》之珍貴,在於四端:一為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其道統由文王、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至程頤、朱熹發《周易》為理學之源。而今儒學不興,倫理淪喪,在崇尚權勢實利之大環境下,若干大陸出版之「白話易經」,無一不是冠以科學之名而大作文字遊戲,完全喪失了《易經》的內涵。

其次,《易經》是象術之總匯。上自黃帝以迄春秋時期之鬼穀子,下至孔明、邵康節、劉伯溫等,無不以易象作為知過去、測未來的工具。然在中華文化中,「山醫命相蔔」五術,往往受到儒教正統主流的排斥,五術之信仰者,始終只能終了山林,而難登堂奧。

第三項,則是易卦的分類法則,易是以陰陽兩種觀念,作相對的二元分類。過去沒有資訊處理的觀念,前人往往忽視了分類的重要性,以致於二元分類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二進位法。(據他所言,此觀念是來自《易經》的啟示)。今日的電腦,就是利用二進位理論,以機械或電子的開與關兩種功能而實現的。

最後一項,則是思維理論的闡揚。眾所周知,中國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民族,重實務而輕理論。幾千年來,中國的「讀書人」(有別于科舉中人)所讀的書中,就少不了《易經》。實際上,《易經》是「水準思維」以及「垂直思維」的範本(兩種思維方式之總和,即為「抽象思維」)。儒家義理可以說是水準思維,而在象數及分類的應用上,則相當於垂直思維。所以凡是通曉《易經》的讀書人,在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屬於神話式的傳奇人物,任何能掌握抽象思維訣竅的人,當然能夠超凡入聖。

我曾赴大陸教學三載,深知其人多勢眾,發展之潛力無限。但是,由量變到質變,有其必然的過程,尤其是在思維上,人們觀念的形成,是與心理的自由度成正比。大陸在國家穩定的優先要求下,思想箝制必不能輕廢,否則一放必亂,一亂必亡。所以,此時之「易經熱」,在缺乏全盤的認知下,很可能的社會導向,一為占卜的迷信成習,使得政府不得不介入。再則為一味崇古非今,產生社會的異化,最後必然也以政府的介入為終。

電腦所採用的資料結構,來自《易經》的二進位分類,我在「自然語言」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中國文字本身,與易象的原理不謀而合。這正是「溝通介面」的基本理念,在以有限表達無限的條件下,必須以簡馭繁,分層定義。相信對初民而言,易象與文字必有相當密切的淵源,後來因為應用的方式不同,才分道揚鑣。

為此,我將《易經》列入研究的計畫中,唯因時間不敷分配,一直拖到今年初,才陸續寫了些有關時空結構的理論。並為了求證,特由弟子王傳宏把「占卜」寫成電腦程序,開始大量收集資料,以便進行統計分析。

待至《老子止笑譚》一書出版後,在教學時的確方便了不少。但為了解釋書中引用的《易經》卦、爻辭,不得不事先準備。以往我個人對《易經》的義理部份,雖然略知一二,總以為時機未到,不如敬而遠之。現在到了用時,才發現爻辭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其象數的表徵,並不如想像中的嚴謹、完整。

為此,我下定決心,由四月初起,提前開始向《易經》挑戰。如果《易經》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包袱,到了該淘汰的時候,任誰都保留不了。反過來說,如果《易經》真是人智與時空的介面,那麼當仁不讓,我當盡力為往聖繼絕學才是。

我原擬將前述四端全部整理成冊,大約有四十萬字。時報出版社則建議,每冊以十余萬字為宜。遂將原書分為三冊,本書為第一冊,專論《易經》的義理,也就是「《易經》所說的是什麼」。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為什麼《易經》要這樣說」,本書特別以來知德夫子的「易象」為引,以此闡釋「易理」。姑不論《易經》與真理的關係,也不論《易經》的說法是否正確,本書僅站在客觀的立場,以科學探討的精神,將先聖先賢的見解,先整理出一個頭緒來,故本書特名為《易經明道錄》。

至於二至四項與占卜有關的術數,我在深究之下,發覺茲事體大。因為易占不同於其他的星象算命,它是一種在隨機介面上,截取時空係數的技術。如果這種技術只是迷信,我極樂意著書以為見證,並把全部資料公開。但是萬一易占不是迷信,而的確是一支通往時間秘道的鑰匙,這種技術能夠公開嗎?如不能公開,那又有什麼可寫的?

因此,有關占卜部份,我的想法是,做研究則可,若要出書,必須三思而後行。然而其理論卻攸關人的思維以及認知,頗有討論的必要。我將把所有涉及玄秘的先天數、抽象思維、時空流程、主客觀結構等科學理論,綜合成為《易理探微》一書,預計年底可以付梓。

我本是在「知」的立場,也就是所謂「瞭解」的觀念上,發展中文自然語言。妙的是,採用《易經》的二進位分類結構,把概念訊息設計到電腦中,竟然發現其結構與人的認知瞭解,絲絲相扣!易卦原來是一種「時空語言」,唯因其卦象太少,而象徵的事物無限,以致於一般人無法理解。但在電腦的處理下,六位的六十四個易卦,可以擴充到卅二位的「天文卦」,由此居然形成了中文的「概念」!

當中文自然語言的基本模組完成後,我擬將易理與語文概念合併,寫成一書。由於內容有異于《易經》,而原理上又源之于易,故此命名為《新易》。當然,此書尚有變量,如果自然語言不可行,則新易不如無易,書亦免矣。

在當今這個時代中,「精緻文化」早被「速食觀念」所取代。一般人只看包裝,對內容頂多寄以瀟灑的一瞥。畢竟時間太寶貴了,工作、消遣佔據了絕大部份。剩下的已經不多,還要斤斤計較的分配,願意看書的沒有幾個,對這些已經屬於少數民族、「不齒下看」的大德來說,能懂多少,還有誰去苛求呢?

更難為的,是坊間新書不斷,夠水準的又不多,即使有心看書,也不知從何下手。
好在《易經》本非為普羅大眾所備,得者有緣,有緣始為真有所得者。我有幸,早在一九七四年,即聞家岳易炯老先生雲,要看《易經》,一定要從瞿唐來知德先生的《易經圖解》下手。此事一直縈繞於心,果然今日參考此書,一下手就發現「象數」才是《易經》的精要。不知此點,則讀易不過看一本聖賢所言、為人處事之道而已。

偏生今人但知白話文,以閱讀古文為苦,是以坊間各種易經書籍,多翻成白話文。

需知前人將易理及易象特意的設計成「模糊」的形式,使之能代表許多不同而類似的情況。一旦用明確的語文,則原意盡失。所剩下來的,將是些似是而非、無關緊要的「處世摘要」。難道被尊為群經之首的《易經》,只不過是些老生常談?將來還有誰會投注其畢生心血,把這些處世摘要發揚光大呢?

翻譯是一門大學問,除了要精通原文及譯文之外,還要對所翻譯的物件,有深透的瞭解才行。《易經》之難懂,人盡皆知,本書不敢說是翻譯,只能說是略加注釋,並點出其爻文由來。真正有心研究易經的朋友,看完本書後,請先看朱熹《周易本義》的爻辭部份,其文字簡明易懂,只要略通文言即可。掌握住了義理,知其大概,則可以看程頤的《易程傳》了。此書系以各爻的關係,闡述吉凶的因果,但其理似明而晦,言之必然,再深入卻未必盡然,知其大意則可,細究之則如墜五里霧中。真有志鑽研易理者,最後再看來知德夫子的《易經圖解》,即可知易與象之究裏了。

來夫子的《易經圖解》,專談象數,他為了追究其理,鑽研三十多年,終於發現了爻辭與象數間關係密切。對重義理的道學家而言,本書實屬旁門外道,但對想窺知易經真相者,本書實不愧為寶典秘笈。

只是,識貨者需知所識之貨為何,人謂此書為穿鑿附會之大全,其見極真。蓋來夫子所穿鑿附會者,正是先聖先賢將原有之大量占卜資料,費盡心思濃縮之簡易卦象。至於附會之正誤並不重要,其價值在於啟示後人《易經》系透過資料統計,所歸納之結果。

既然如此,今日吾人有電腦可用,正宜效法先人,以科學精神及方法,先將《易經》徹底瞭解後,再重新整理。

如果僅僅為求實用,茲建議讀者不妨再看邵康節夫子的《梅花易數》,在象數的靈活應用上,必會若有所悟。總之,有心研究《易經》者,請不要只看白話本,因為易理不是主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有著極為嚴密的邏輯系統。語文翻譯本就是唯心而且主觀,一旦誤解了,便如同盲人引盲,作為日常的談話資料尚可,要想藉以瞭解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那可真是緣木而求魚了。

如果說看不懂文言,不妨先在這方面下些功夫,把工具備妥再說。請不要把《易經》當作速食面,天下沒有不先備妥釣魚工具,就有魚兒自動上鉤的。更何況涉及天人之道,一本《易經》也只能引進門口,其他要看的書、要瞭解的道理,多不勝數,其中也沒有幾本是白話文寫成的。

本書經沈紅蓮一字一句斟酌推敲,務求其明暢通順,全書前後計修改三次,所幸采用自行設計之電腦軟體作業,否則難以為繼也。
朱邦複 序 于都蘭山麓 1994.5.20
《易經》最大的神秘之處,即在於由一陰一陽的排列組合中,居然能包羅時空萬象,闡釋天人義理。如果說易理就是宇宙之真理,這實在不是過譽。

正因為一陰一陽之組合,實系以簡馭繁之原理,人們想瞭解其精要時,就會發現內容艱澀難解,雖窮年累月仍不得其門而入。

事實上,《易經》雖然人人能讀,但絕非人人能懂。絕大部份的人,也只是從聖人注易的字裏行間,學得一點為人處事之道而已。

本書所提供的,是一種經過分析後、設計給電腦程式處理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建立起以待分析的模式,然後再大量收集資料,循著同樣的模式,以求歸納出新的結構。

與電腦資料所不同的是,本書是給人看的,所以用文字概念而非程式語言來描述。

《周易》是由兩個部份所組成,一是《易經》本身,以六十四卦為綱,每卦六爻,以各爻之變化為目,分別以爻辭界定之。爻辭的內容說明,即該爻變動之下發生的事件,以及其吉凶吝咎等情況。另一部份是《易傳》,計有七種,分為十篇,後人稱之為《十翼》。《十翼》只是一種解釋《易經》的著作,本書不加介紹,讀者有興趣,請自行參閱。

一般人讀易,不過為求瞭解卦、爻辭,以資與自己的遭遇相印證,力求趨吉避凶。

本書之目的,乃基於《易經》歷經數千年,時過境遷,在理解及應用上,究竟有無改進之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為什麼卦爻與爻辭有如是關係?其必然性的因果是什麼?是不是還有其他變化存在?

為此,首先要徹底瞭解卦、爻辭,然後利用科學工具,以科學方法加以整理,做全面的分析探討。本書即為徹底瞭解卦、爻辭的第一步,如果不先瞭解,從何下手研究?

又能研究些什麼?而瞭解的結果,若僅僅是自己主觀的認定,而沒有客觀的考量,其價值也有待質疑。在這些理由下,遂有本書之出版,以求各界有心人士之指正。
下一步將是《易理探微》一書之發表,理論部份早已書就。有了理論,再加以實驗,由實驗再求印證,以合乎科學精神。實驗部份目前已經有近千件占卜實例,全系以計算機測試,測中率約在百分之八十上下。整理後的資料,將錄入《易理探微》中,由於我們時間有限,故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出版(至於占卜之程式及內容,礙於序言中之原因,目前尚未決定是否發表)。

綜觀當今世事,表面上經濟繁榮、知識普及。事實上人心敗壞、社會的維繫功能徹底破產。易道精妙至極,古往今來,人事之變遷無所不包,易明易晦亦在易中。讀者閱之,即為緣也,要知讀易有三大優點,今略述於下:

一、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易為天理,然天理玄妙,常人無從認知。聖人為啟眾聰,特將之演為做人處世的道理,以教化萬民。實則人理、世道皆為天理之一部份,僅象徵之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惜因古聖人所用之文字,今人多不識,未經適當詮釋,難以理解。

古今注《易經》者眾多,本書僅參閱三本:程頤之《易程傳》(泉源出版社)、朱熹之《周易本義》及來知德之《來注易經圖解》(武陵公司)。

朱熹之《周易本義》簡單明瞭,只說易理如何,而不說明原因,常令人覺得迂腐不堪。程頤的《易程傳》則在如何之外,尚以爻位來解釋為什麼,看起來好象言之成理,但都是主觀的附會,沒有系統的必然性,說服力不足。《來注易經圖解》則完全以象徵符號說明,穿鑿附會可以說極盡能事,已經超出了義理的範疇。

因為卦、爻辭是供卜筮時判斷之用,其文字內容必得符合各種相關的情況,經常采用了一些先民的判例,因此很難掌握。原文極為艱澀,且若干文字各家解釋不一,甚至有不加說明者。讀者不宜細加追究,重要的是知其吉凶吝咎。在本書中,特以“釋”總括其概要,系參考前述三家之說明,擇其可信者,力求合情合理。

二、磨練心性觀念:正因為《易經》難讀,在讀易之前,任誰都會再三考慮,為什麼要讀易?讀了有什麼好處?老實說,學易不但沒有好處,甚至令人鄙視名利、遠離榮華。時到今日,除了研習命相占卜之術者外,《易經》早就被打入冷宮了。

《易經》是客觀事物變易之學,懂易即表示懂得必然之理,既屬必然,其間無分毫可資增減。即令爻中有吉凶之謂,實則趨、避之間,不過存乎一心而已。今人在西式教育下,功利至上,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就業、爭取自己最大的名利。故對功成業就、志得意滿的人而言,懂易不過表示博學多聞,高人一等。只有對有心追求人生真理的人,《易經》才是通向另一片天地的一扇門戶。

到得真正沉浸在《易經》裏,日深月久,一字一爻地窮思竭慮。苟心不靜,我念一起,實難以為繼。待入得門來,意又難寧,面對似是而非之理,很可能到此為止,不得再進一步。唯有在心靜意寧,人我盡泯之下,始得洞燭幽冥。

問題在於,若不為己謀,即令道通天人,所為何來?再說,從古至今,又能有幾人達此境界?是以能不計成敗得失、潛心學易者,其心性及觀念,多多少少已在磨練之中。

但若為了磨練而習易,則又落入下乘了。

三、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一般人對語言文字的認知,不過止於表面之字義,以之溝通應用而已。事實上,語言文字是人類有別于萬物的智慧結晶,是一種符號索引系統。

宇宙萬象無窮無盡,而人之認知應用能力有限。在經過不斷的演進後,自然而然發展出這種以簡馭繁、相當於一種分類索引的法則。

在此分類索引下,其水準向可稱為分類定義,垂直向則為屬性層次。所有水準向的定義,在另一層次中,其定義之名稱將隨所屬層次的特性而改變。由於此系統是從人類的生活行為中自然發展而得,故生活經驗所形成的認知,即成為水準向的第一層定義。

隨著文化發展的日趨繁複,再加上實際需要,以及經驗及學識過人的個人的努力,遂在第一層定義下,更引申出垂直向的屬性定義。

因此,同樣的語言文字,對不同能力與經驗的個體來說,具有絕對不同的效應。教育的意義,第一步是使受教者充分瞭解語言文字的分類索引功能,這是能力的培訓。然後再教以專業技術,也就是語言文字所代表的某一層次的屬性認知。

中國傳統教育方式,是令學子以艱苦卓絕的心態,熟讀經書,使之由習慣成自然,得以從文字運用上領略文字所蘊藏的「智慧」。所以讀書人不僅深諳語言文字的威力,且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然而物極必反,剝複相因,在飽學之餘,讀書人過於輕視技能,以致在生產製造技術上,落居西方之後。

今日之教育則又矯枉過正,專重技術知識,完全忽略了語言文字的智性。尤其是大力推廣白話文的結果,導致年輕人不識經書,僅以文字的表面應用為滿足。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文字深層的引申義漸失其傳,舞文弄墨成為雕蟲小技。這也是為什麼盡管教育普及,一般專家學者的理解、判斷能力反而低落的原因。

《易經》中之象數,正代表了垂直分類中的引申定義。在失道之時,有心人不妨按圖索驥,或能有所獲(此中詳細論證,請見《易理探微》)。

本書之立場,是先假定《易經》的卦、爻辭正確,並根據其遊戲規則,以求瞭解其設計的原理。至於此原理是否有調整、增訂的必要,端視今後的印證而定。在初步的分析下,我個人認為《易經》之卦、爻辭,是根據蔔筮例證,取其已經應驗之事為代表。

古人重視卜筮,舉凡祭祀、田牧、征伐、婚喪等事,無不先蔔筮而後決之。《周禮》春官宗伯:「凡蔔筮,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中之與否」。因此,大量的資料記錄,必然是卦、爻辭的參考依據。

蔔與筮原有別,「卜」盛行于夏商,是將龜、獸骨處理後,觀察其所呈之「兆」象,以判斷吉凶。<周禮春官太蔔>:「太蔔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由此可知,當時已經有大量之文字資料,記載各種蔔兆的結果。

文王演易,重八卦為六十四卦(因連山、歸藏失傳,學者咸信系文王演六十四卦,但既然曾有連山、歸藏,且沿用數百年之久,不可能僅有八卦而已),每卦有六爻,並作卦、爻辭,選用蓍草,制訂筮占之法。因有別于蔔,故稱筮。及後卜漸漸衰微,蔔筮遂通指筮而言。

由於卦爻有限,而事物的變化無盡,故而以少馭多,以簡代繁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儘管聖哲有著超人的智慧,但是在兩千多年前,一般人的觀念尚未十分成熟,除了利用蔔筮已經證實的案例,作為卦爻的說明外,很難想像出其他更有效、以簡代繁的策略。

因此,最合理的推測便是,當時文王所作的爻辭,一定參考甚至採用了一些占例,象征該一事件模式。

這種占例的象徵,皆保存在經文中,謂之為「象」。要瞭解「為什麼《易經》要這樣說」?就必須用「象」來說明卦、爻辭,才能看出該種排列組合的原筮記錄。時至今日,《易經》仍然有相當程度的應用價值,這表示卦、爻辭的原作者,對於象徵符號應用的成功。然而為了發揮易道的實用性,吾人在理解之余,尚有大量而有系統地,重新加以整理,使之趨於完善。
附決
一、爻:
爻有陰及陽兩種,三爻組合為卦。

爻:形 代稱 爻德       象徵

陽:  九  主動,剛健,進取 君子,男性,實體

陰:  六  主靜,柔順,誠信 小人,女性,虛空

二、卦:
單卦:以天、地、人三才為結構,爻為變數,分三爻由下往上變化。

單卦僅有八個,即為八卦,詳見第一章。

重卦:由兩個單卦組成,在上者稱為上卦、外卦或悔卦;在下者稱為下卦、內卦或貞卦。內卦主靜,以自我為出發點,向外開展。外卦主動,是外在的大環境。

重卦之爻位,最底部稱之為初,是卦之始,象徵平民。上升為二,為一家一族或單位、地方之主。再升為三,指正要進入朝廷或外在大環境之際,動輒得咎。上升至四,則在君之側,位高而危。五位為君位,有權有勢。再升為上,相當于太上皇,已無能為力。

若將重卦六爻視為整體,其三才之分配為:初、二爻居地位,三、四爻居人位,五、上爻居天位。

錯卦:一卦中各爻陰變陽,陽變陰,稱為錯,原卦所錯之卦即為錯卦。

綜卦:各重卦由一至六爻,上下顛倒之稱為綜,原卦所綜之卦為綜卦。

互卦:取重卦二、三、四爻為內卦,三、四、五爻為外卦,組成之新卦。

變卦:指定之爻位,由陽變陰,或陰變陽後所形成之新卦。

三、斷辭:
判斷用:
亨--通,通達。

利--宜,可有所行動者。

吉--吉利,其結果有所得者,謂之吉。

悔--悔恨,曾有小咎,不嚴重,不能謂之吉者。

咎--過失,行為中有不妥者。

吝--不幸,曾有小咎,有點嚴重,但尚不至於凶者。

凶--兇險,必有所失者謂之。

形容用:
元--首也,引申為大,為善。

貞--正。

厲--危厲,嚴重也。

征--前往、執行之意。

往--由低位元之爻向高位之爻曰往。

來--由高位之爻向低位元之爻曰來。

亡--失去,即已經不存在之意。

終--最終,終於。

複合態:
吉, 咎--一定吉,且 咎。

因為吉,所以 咎。

唯有吉,才 咎。

這三種狀況,極為微妙,必須于易理有相當造詣者,才能體會。

利涉大川--利於跋涉在大山大川之間,有所作為之意。

利見大人--利於見到一些重要或賢能的人。

利有攸往--利於從事一些工作。

一、本書所排之各重卦格式:
卦序 重卦名 〔上卦,下卦〕〔上卦象,下卦象〕

卦名:原文內容(本卦綱領)。

注:文字解說。

象:象徵概念與本卦之關係(原文見《來注易經圖解》)。

釋:義理分析及解說。

彖:原文內容,略去與卦名內容重複者(彖為以象斷言之意)。

注:文字解說。

象:象徵概念吉凶之判斷(原文見《來注易經圖解》)。

釋:義理分析及解說。

象:原文內容(聖人指示為人做事之道)。

注:文字解說。

象:本卦之象徵(原文見《來注易經圖解》)。

釋:義理分析及解說。

爻一至爻六:原文內容(爻為可變者,由低位元至高位,共有六爻)。

爻:各爻之條件及狀況,以供判斷吉凶。

通:當本爻變後,必成另一卦,本條即為對該卦之說明,可供參考。

注:文字解說。

象:象徵概念與卦爻之關係。原文見《易程傳》 :宋˙程頤 撰
《周易本義》:宋˙朱熹 注 《易經圖解》:明˙來瞿唐著
釋:作者對原文之闡釋(以黑體印出)。

二、判斷參考:
卦之定名乃根據爻之互動關係,故而卦名已決定了吉凶的大方向。

例如損指損失,益指增益,各爻之判斷必須符合損與益之條件。然而易道講究生生不息,迴圈不已。故損益相綜,損而益,益乃損。因此卦名本身之吉凶,尚應視其始終以及各爻之關係等因素而定。此外,有些卦象之吉凶並不明說,端視其他條件之互相作用而定。

爻性:各爻皆有特性,凡爻辭中有明確吉凶定義者,其統計及說明如下:

吉數、凶數指各爻之吉凶數(因原文吉凶定義並不明確,故僅系概略數 )。

陽吉、陽凶,陰吉、陰凶指爻之陽陰性質於該爻位之吉凶統計值。
位--爻位有三種:
陰陽之位:一、三、五為陽位,二、四、六為陰位,爻之陰陽與位符合,即是得位。得位之爻,表具有陰陽之爻德,吉凶則由卦象決定。

高低之位:爻位的高低,與地位之尊卑、時機的早晚、事物的成熟度、物體本身的部位等皆成正比,為判斷之參考資料。

三才之位:內外各卦,皆由三才結構而成,在重卦中,第二爻與第五爻為人位。人位主掌人事,因居三才之中間,故又稱為得中,六二、九五乃既得中又得位者,稱為中正,表示人當其位且正直。第一爻與第四爻居地,指一個階段之開始。第三爻與第六爻居天位,指一階段終了或全部終結。

應--一與四、二與五、三與六爻中,若兩爻陰陽性相反,則稱為應。應是兩爻
之間的呼應、照應、回應、感應等,吉凶則依實際影響而定。

比--相鄰各爻,若陰陽性質不同者,謂之“比”。比又有四:如本身為陽爻,
比上爻稱“扶”,比下爻稱“據”,其利有大有小。如本身為陰爻,比上爻稱
之為“承”,比下爻稱之為“乘”。

在判斷時,“乘”常不利,因弱乘剛不易也。“承”影響不大,因陰柔無力。

“扶”、“據”較多利,此乃陽爻剛健之故。

六十四卦解說:易經明道錄
卦一乾 〔乾乾〕〔天天〕

乾:元亨利貞。

象:乾錯坤。乾綜乾。

注:元--大,亨--通,利--益,貞--正,此乃幹之四德也。

釋:元亨者,天道之本然,先天之數。利貞者,人事之當然,後天之理也。

彖:大哉幹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幹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注:乾元--乾卦為各卦之初始。

大明終始--由始至終之理甚明。

六位時成--六爻相配之際。

性命--物所具有之特質為性,天賦之特性為命。

保合太和--保者常存不變,合者聚而不散,太和者陰陽會合之正氣。

釋:宇宙既始,陰陽調和,六爻通變,人當依循之以順天承命。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釋:天道運作不息,君子應效法之。

初九:潛龍勿用。
爻:(位)。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姤。〔遇也,柔遇剛也。〕

象:乾=龍。初爻位低=潛。

陽健而動,但一元之始,不宜動。

釋:時機未至,不宜有所作為。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爻:(位)中。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同人。〔與人同也。〕

象:二爻屬「地」=田。九五為君=大人。

陽剛離潛而出,居內卦之人位元,處理事務,上與人君相契之象。

釋:時機成熟,應有所作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咎。
爻:(位)。

通:本爻變為澤,重卦為履。〔柔履剛也。〕

象:於重卦三爻屬「人」,以乾居人道,故言君子。

幹=一日,三爻居內卦之終=終日之象。

九三將離下卦,晉升上卦,處過渡期,將負重任,危懼可知。

釋:君子宜朝夕不怠、小心謹慎,情況雖厲而 咎。
九四:或躍在淵, 咎。
爻:無。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小畜。〔柔得位,健而巽,剛中而志行。〕

象:由內卦至外卦=躍。乾=大川,川側有淵之象。

九四已入朝庭,輔佐天子之象。

釋:可以力求表現, 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爻:(位)中正。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

象:上卦四、五爻=天。五爻居上卦之中,系人位,象徵天子。大人=正直的人。

剛健中正之德,居天子之位,下有九二剛健之人才相輔,飛天之象。

釋:大權在手,利於用人。

上九:亢龍有悔。
爻:無。

通:本爻變為澤,重卦為夬。〔潰決也。〕

象:最上之爻=亢,最高也。

物極必反,爻不能再上,又無一得之象。

釋:到了絕地,是為有悔。

用九:見群龍 首。吉。

象:最上之爻為首,最下之爻為足。

所有各卦僅乾坤二純卦多此一解,若六陽皆變,則以此占之,陽皆變陰則吉。

卦二 坤 〔坤坤〕〔地地〕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象:坤錯乾。坤綜坤。

乾象馬,牝馬為乾之配。乾以剛為貞,牝馬則以陰順為貞。

坤象徵迷,變為乾則不迷而得。坤主利,乾主義。

以文王圓圖而言,陽氣始于東北,盛于東南;陰氣始于西南,盛於西北。

坤=西南,兌離巽同居坤地,是得朋。震坎艮同乾居東北,故言喪朋。

釋:坤卦,大亨,以順為正,先失後得,且有利可圖。西南方有利,東北方則有損失,大致而言,安于正則吉。

彖: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強,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釋:坤為大地,是萬物滋生之溫床,順承上天之德,養育各種生命。歷經生生不息的變化、發展,仍然保持柔順之德操,人應深思慎行之。

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坤之地勢是由高而下,高高在上之君子應以自我之德性,以處世待人。

初六:履霜,堅冰至。
爻:無。

通:本爻變為雷,重卦為複。〔重複,往返。〕

象:初爻在下=履。霜=一陰之象。冰=六陰之象。

陰爻=小人。小人本無礙,盛則為患也。

釋:小人道長,應防微杜漸,以免為害。

六二:直方大,不習, 不利。
爻:(位)中正。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師。〔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注:直--無私。方--無黨。大--無己。

象:坤卦之主爻,有正直、柔順之德。

坤之德得位得中,不必修習,已然具備。

釋:無私、無黨、無己,順其自然, 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 成有終。
爻:無。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象:坤=文章,象含章。

下卦在家,上卦在朝,六三居下卦之終,如從王事, 成之象。

釋:盡忠職守,若從政,一事無成,惟能終老。

六四:括囊, 咎, 譽。
爻:(位)。

通:本爻變為震,重卦為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象:坤=囊。四爻變陽,囊有收口狀,為括囊。

六四近君之側,乃多是非之地,陰爻尤應謹慎。

釋:謹言慎行,無咎, 譽。

六五:黃裳元吉。
爻:(位)中。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比。〔輔也,下順從也。〕

象:坤=黃色、衣裳。象徵正色,正裝,合中道之象也。

陰居尊,以柔順中道之德,以應世事之象。

釋:柔順守中無爭,大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爻:(位)。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剝。〔柔變剛也。〕

象:坤錯幹=龍。變艮=剝,戰之象也。戰於外卦=野戰也。

陰盛至極,將與陽爭之象。

釋:衝突不可避免,必至兩敗俱傷。

用六:利永貞。

釋:陰若全變為陽,亦為吉。

卦三 屯 〔坎震〕〔水雷〕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象:屯綜蒙。下震上坎,初動遇險,故曰屯。

釋:大亨利正,不要急功近利,利於逐步建立事業。

彖: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注:天造草昧--上天所造之自然現象。

象:上坎動=雨,雷雨交加下震=蕃草。上坎又=月,視不明,路荒涼之狀。

釋:陰陽始交之時,混沌未定,故稱屯。此天下大亂之際,宜先求安定。

象: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注:經綸--治絲之工作。

象:上坎=雲,雲厚有雷之象。

釋:當有變化之際,是君子治亂有為之時。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
爻:(位),(應),(比)扶。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比。〔親近,比和,下順從也。〕

注:盤--基礎之石,桓--木柱。

建侯--古代指諸侯,建設地方,實在的事業。

象:中爻艮石=盤,下震陽木=桓,磐石棟樑。

震=動,艮=止。下麵動,而其上不能動之象。

釋:環境不宜,利於固志守正,利於從事生產事業。

六二:迍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爻:(位)中正,(應),(比)乘。
通:本爻變為澤,重卦為節。〔剛柔分而剛得中。〕

注:迍如邅如,乘馬班如--猶豫難行。

匪寇婚媾--匪徒來求婚。

象:震=馬,弱乘剛不可行。

外卦坎=盜,六二女、九五男=婚媾。

六二中正有德=貞不字。中爻坤數=十。
釋:猶豫難決,事不如意,應堅持原則,時至自成。

六三:即鹿 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爻:無。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既濟。〔初吉終亂。〕

注:即鹿 虞--見到鹿,卻無協助的虞人。

君子幾--君子見到這種情形。

象:中爻艮=山,山麓有鹿。爻失位=鹿入林,無虞人相從狀。

釋:事物不順之際,君子見機應舍,否則不利。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不利。
爻:(位),(應),(比)承。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

象:坎=馬,往應初九之婚,上承九五,有才以佐君。

釋:欲進又止,徵求夥伴賢才,往吉, 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爻:(位)中正,(應)。

通:本爻變為,重卦為複。〔出入 疾,朋來 咎。〕

注:屯其膏--將有助於人之膏澤藏起來。

象:坎=膏澤,又=兇險。

釋:能力有限,處理小事尚可,大事則不利。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爻:(位)。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益。〔損上益下。〕

注:泣血漣如--哭出血來,連續不止。

象:震、坎=馬,坎=憂,又=血。

釋:地位危殆,動輒得咎,痛苦之至。

卦四 蒙 〔艮坎〕〔山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注:瀆--溝渠,引申為疏導之義。

象:蒙綜屯。

釋:亨,須待求知者自動前來。初問則告,再則疏導,多告無益,利於正。

彖:蒙,山下有險,險而止。

象:坎水=險,卦德=止。

釋:前臨高山,後涉水險,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故稱為蒙。

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山下水=泉,水之源。蒙=人認知之源。

釋:君子應該注意行為,培養德操。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爻:(比)承。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注:刑人--強迫。說--脫。

象:坎=桎(足)梏(手),中爻震=足,外卦艮=手。

釋:啟蒙之時,應強迫學習。否則,人性喜逸惡勞,放縱之有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爻:(位)中,(應),(比)扶據。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剝。〔柔變剛也。〕

象:九二中正剛健,包容初六之蒙。上納六三、六四之婦,照料六五之家。

釋:能容忍人之無知,吉。成家立業,吉。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 攸利。
爻:(應),(比)乘。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蠱。〔上情不下達,下情不能上通。〕

注: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貪圖富貴之女人不可娶。

象:六三正應上九,本應為其妻,但九二近水樓臺,相當於「金夫」。

六三乘剛,乃依戀金夫之象。

釋:人見近利忘義,沒有好處。

六四:困蒙,吝。
爻:(位)。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

釋:陷於群小之中,困於無知,吝。

六五:童蒙,吉。
爻:(位)中,(應),(比)承。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渙。〔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象:艮=少男,故為童蒙。中爻為坤順,爻變為巽,順則啟蒙。

釋:謙遜好學,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爻:(應),(比)據。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師。〔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象:應爻坎=盜,錯離=戈兵,艮=手,乃手持兵器擊打之象。

釋:愚昧至極,應行糾正,不可作惡,可制惡。

卦五 需 〔坎幹〕〔水天〕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象:需綜訟。

釋:需卦,有信,光明亨通,正則吉,可以做大事。

彖: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象:外卦坎=險,在前方。幹之卦德=剛健正直,故不陷。

釋:需是期待之意,當險困在前,而能剛健不屈,其義自然發揚光大。

象: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象:坎在天上=雲。

釋:雲氣須待陰陽調和而成雨,君子應知時待命。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 咎。
爻:(位),(應)。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井。〔井養而不窮也。〕

象:乾=郊。

釋:時未至,隱逸山林,要有耐性, 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爻:(位)中。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既濟。〔初吉終亂。〕

象:坎=水,近水有沙之象。中爻兌=口舌。變爻離=明。

二以陽剛之才,居柔守中,需之善也。

釋:險益近,小有口舌,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爻:(位),(應),(比)扶。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節。〔剛柔分而剛得中。〕

象:坎=寇。水旁為泥,寇出沒之地。

三剛而不中,居健體之上,有進動之象。

釋:險在前,妄動導致不順。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爻:(位),(應),(比)乘承。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夬。〔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

象:坎=血,又=穴。六四以陰居三陽之上,又為坎險,有離穴而去之象。

釋:危難當頭,能避則避。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爻:(位)中正,(比)扶據。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坎=酒。

釋:無為而治,居險中而不亂,行事正則吉。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爻:(位),(應)。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

象:變巽=入,入於穴(坎)之象。

內卦三陽=不速之客。陽爻以上進為德,無佔有之意,故敬之則可。

釋:已入險地,若有不測,慎之終吉。

卦六 訟 〔幹坎〕〔天水〕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象:訟綜需。剛來得中=利見大人。入于坎水=不利涉大川。

釋:有孚信、能窒忍、有惕懼、性中和則必然無訟,故吉,否則有訟必凶。

彖: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象:卦德:乾=剛健,坎=險。

釋:訟者,必兩造皆強且意見相左,剛者恃強,弱者行險,必將致訟。

象: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釋:天清上升,水濁下潤;天西轉,水東流,互違故訟。君子應慎始,可免。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爻:(應),(比)承。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履。〔柔履剛也。〕

注:不永所事--不能永遠興訟下去。

象:變兌=口舌。應爻幹=言。

釋:口舌難免,得饒人處且饒人,終吉。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眚。
爻:(位)中。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否。〔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象:二訟五,以下訟上=不克之象。坎=隱伏,歸逋之象。

變坤=眾,邑人之象。中爻離=三,三百戶之象。

以弱敵強,必敗,若知力不可敵,表尚有自知之明,無災之象。

釋:不勝而歸,所幸有自知之明,無災。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成。
爻:(應),(比)承乘。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姤。〔遇也,柔遇剛也。〕

注:食舊德--對舊恨忍聲不言。

象:中爻巽綜兌=口,食之象。中爻離日=王家之象,巽=不果, 成。

三雖居剛而應上,然介二剛之間,危懼不能訟之象。

釋:守本分,正,雖厲終吉。但力不足,不能成大事。

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
爻:(應),(比)據。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渙。〔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

象:中爻巽=命。

釋:訟敗,知不可違,守分安正,吉。

九五:訟,元吉。
爻:(位)中正。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

釋:剛健中正,主持公道,大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爻:(應)。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困。〔柔掩剛也。〕

象:乾=衣,帶。坎=盜,褫奪也。

釋:不論訟之所得為何,終將失去,而一無所得。

卦七 師 〔坤坎〕〔地水〕
師:貞,丈人,吉, 咎。

注:丈人--即九二爻,蓋領軍之人,居「人位」,陽為大,故稱丈人。

象:師綜比。

釋:用兵之道在於正,得大將為吉。

彖: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注:周制,五人為伍,二千五百人為師。

毒--藥也。

象:坤、坎=眾。一陽居人位,五陰相從,領軍之象。

釋:能集合眾人之力量,則足以稱王。有強者率師,眾人回應,當能履險如夷。

以軍事征服天下,人民若從之,又有何不妥?

象: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釋:勞師動眾,君子為生民謀求福利。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爻:(比)承。

注:臧--善,否臧--不善,無紀律。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

象:失位,唯以柔承上。

釋:率眾須有紀律,否則,不論成、敗皆凶。

九二:在師中,吉, 咎,王三錫命。
爻:(位)中,(應)。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坤。〔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

注:王三錫命--君王數次嘉獎,賦與重任。

象:中正剛健,將之道也。六五為王,九二相應為信=錫命之象。

師卦僅此一陽,統率眾陰,吉, 咎,有上寵之象。

釋:領導有方,吉, 咎,上有靠山。

六三:師或輿屍,凶。
爻:(比)乘。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升。〔巽而順,剛中而應。〕

注:輿屍--用車將屍首抬回,象徵敗陣,或為主將之權被架空之意。

象:出師,柔乘剛,不利。變巽=進退不果,坎=車輿,屍者主帥不得位也。

三居下卦之上,才不足位不正,有擅權干擾之象。

釋:組織中權責不專,凶。

六四:師左次,咎。
爻:(位)。

通:本爻變為震,重卦為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

注:左次--退軍,轉進。

象:六四陰柔,非能克敵者,六五之君亦柔弱無能,不能進之象。

釋:改變目標,無咎。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 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
爻:(位)中,(應)。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坎。〔水流而不盈,行而不失其信。〕

注:田有禽,利執言--田中有鳥,糧食有損,猶如國家有侮,應加討伐也。

長子帥師,弟子輿屍--兄在作戰,弟卻抬屍,象徵軍令不行,權臣掣肘。

象:地有水為田,坎錯離=雉,禽,坎=盜,禽害稼禾之象。

中爻震=長子,六五柔弱,有雖用長子率師,但卻不能服眾之象。

釋:同仇敵愾, 咎,但軍令不行,雖正亦凶。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爻:(位)。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蒙。〔山下有險,險而止。〕

象:坤=地,錯乾=言,有命,君國之象。變艮=家。

釋:守成之時,切記不可任用小人。

卦八 比 〔坎坤〕〔水地〕
比:吉,原筮元永貞, 咎。不甯方來,後夫凶。

注:原筮--剛中在上卦者。

不甯方來,後夫凶--心不寧才來求助,但後來的有凶。

象:比綜師。九五,六二相應。四陰在下,相率而來,有不甯方來之象。

釋:四方歸附,但不幸陰盛陽衰,難以為繼,先吉、 咎、後凶。

彖: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釋:比卦為輔助之意,眾人順從上方之領導。

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釋:當土地之上有水,機緣和合,即可成立大業。

初六:有孚,比之, 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爻:無。

通:本爻變為震,重卦為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

注: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信用極佳,終於得到他人信任。吉。

象:坤=土缶,中空可盛物者。初爻變為屯=盈。

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陰爻中空=缶之象。

釋:誠信待人, 咎,終有吉。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爻:(位)中正,(應)。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坎。〔水流而不盈,行而不失其信。〕

象:二與五正應,二處於內=自內之象,意謂衷心自願。

釋:發自內心,正則吉。

六三:比之匪人。
爻:無。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蹇。〔險在前也。〕

象:本爻變,中爻為坎,六二六四有匪人之象。六三亦不中正,故有此象。

釋:朋比為奸,助紂為虐。

六四:外比之,貞吉。
爻:(位),(比)承。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萃。〔順以說,剛中而應,聚也。〕

象:六四爻居外卦,外比於五,輔佐九五仁君,正則吉。

釋:親賢重道,正吉。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爻:(位)中正,(應),(比)扶據。

通:本爻變為坤,重卦為坤。〔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

注:王用三驅--天子狩獵時,不可合圍,故設三面之網,是網開一面也。

失前禽,邑人不誡--獵時,禽已失而人不以為意,必天子有道也。

象:坎錯離=王。九五=君王。坎=馬,坤=車,王駕馬車之象。

坤=眾人,邑人。初二三四皆為陰爻,靜止不動,是為不誡。

釋:光明正大,行事慈愛寬容,吉。

上六:比之 首,凶。
爻:(位),(比)乘。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象:乘剛,無輔助之實,有控制之心。

釋:乖僻孤獨,凶。

卦九 小畜 〔巽幹〕〔風天〕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象:小畜綜履。中爻離錯坎=雲。中爻兌=西,下卦乾=郊。

西方之雲,乃乾而無雨之象。

釋:亨,西方密雲不雨。在事之初,人對事物尚有憧憬期望,故亨。

彖: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象:陰爻居四,又處上位,上下五陽皆應之,即所謂柔得位上下應之。

陰爻有畜之功,五陽受一陰之養,乃以小畜大,故以之名。

中爻巽,順也,深入也。二五居中,剛中也。

釋:小畜因懷柔得當,恩及四澤,既勤健又深入,剛強而執著,故亨。

象: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象:中爻離=懿美。下乾=陽德。

釋:當君子受小人之養時,應發揚其文采以教化之。

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
爻:(位),(應)。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

象:自下升上曰複,原為陽爻之德。陽得陽位,應於六四之陰爻所養。

釋:恢復原有自我之道, 咎,吉。

九二:牽複,吉。
爻:(位)中。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

象:九二漸近于陰,且為三陽之主,俱欲牽眾升上而複,是為牽複。

釋:與大眾同心同德,吉。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爻:(位),(比)扶。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

注:輿說輻--車脫了輻。

象:乾錯坤=輿。變兌=毀折、脫輻之象。

乾=夫,長女巽=妻。中爻離=目,巽=多白眼、反目。

九三扶六四,本相悅,然九三變兌=口舌,夫妻反目之象。

釋:不能相互配合,必反目成仇。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 咎。
爻:(位),(應),(比)承乘。

通:本爻變為幹,重卦為乾。〔天道之本然,人事之當然。〕

注:血去惕出--受到傷害委屈後,才能平安。

象:離錯坎=血,有憂之象。若變則重卦為乾=血去之象。

六四爻為小畜養眾之爻,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象。

釋:有信用,難免受到委屈, 咎。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爻:(位)中正,(比)據。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大畜。〔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

注:攣--續綴也,牽連也。

象:巽=繩,陽爻連為一體,又=利市三倍,富之象也。

釋:與眾同心同德,共用財富。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爻:無。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需。〔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

注: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雨停後,眾人同行,婦心正厲。

月幾望,君子征凶--望指滿月,月滿時陰最盛,不利於陽,君子有行必凶。

象:變坎為雨。巽風吹散雨勢,雨止可往。

下三陽爻=德,坎=車載之。巽婦=貞順,變坎=險,婦貞厲之象。

釋:大家合作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心丕變,互相猜疑,行事則凶。

卦十 履 〔乾兌〕〔天澤〕
履虎尾,不咥人,亨。

象:履綜小畜。中爻巽錯震=足,自上而履下。

下卦兌錯艮,艮=虎之象,因下卦而稱尾。

兌=口、悅,中爻巽=順,虎悅順而不咬人之象。

釋:踩到老虎之尾,然虎並未咬人,亨。

彖:履,柔履剛也。

象:六三之柔,履九二之剛。

釋:向困難挑戰,以弱淩強也。

象: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釋:君子能辨上下之分,規定明確,民自能按步實施。

初九:素履,往 咎。
爻:(位)。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訟。〔上剛下險,險而健。〕

注:素履--憑個人的條件。

象:初陽伊始,尚無染著,是素。

釋:安貧樂道,可往, 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爻:(位)中,(比)扶。

通:本爻變為震,重卦為無妄。〔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

注:幽人--隱居山林、不好名利者。

象:變為震=大道、坦然。中爻離明在上,下爻則相對為幽。

釋:前途平坦,不好高騖遠,不計名利者,正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爻:(應),(比)承乘。

通:本爻變為乾,重卦為幹。〔天道之本然,人事之當然。〕

注:眇能視,跛能履--雖瞎可見,卻未見其明。雖跛能行,未能致遠。

履虎尾,咥人凶--踩及虎尾,其凶不可言。

武人為于大君--猶武人以暴力纂位,得其位,未必能治也。

象:中爻巽錯震=足,下離=目,皆為兌之毀,故跛又眇。

重卦人位,正居兌口,是在虎口之中,咥人之象。

六三柔弱失其位,變重卦為幹,剛勇武猛,是武人亦為大君。

釋:視不明,才不足,自不量力,冒進必凶。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爻:(比)據。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

注:愬愬--畏懼貌。

象:剛居柔位,無所憑藉=履虎尾貌。

九四陽剛,且系乾體,近君,知所畏懼之象。

釋:遇不測,戒懼謹慎,終吉。

九五:夬履,貞厲。
爻:(位)中正。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注:夬--決也,不顧一切也。

象:夬與履,皆乾兌上下相易之卦。
九五中正,無應無比,居至尊之位,于履之時,乃剛決而行之象。
釋:堅決固執,雖正亦危。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爻:(應)。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兌。〔悅也。〕

注:視履,考祥,其旋--反省自己過去作為,有錯改之。

象:中爻離=目、視。

釋:自我檢討,有錯必改,大吉。

卦十一 泰 〔坤乾〕〔地天〕
泰:小往大來,吉亨。

象:正月之卦,泰綜否,且錯否。

陰小,陽大,由內至外為往,反之為來。

泰、否、既濟、未濟四卦,內卦與外卦情況反相,有消長之象。

釋:天地交,陰陽二氣相通,故為泰,吉亨。

彖: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釋:陰去陽來,故吉亨,天地交泰萬物流通,上下交心,志同道合。內陽爻,

外陰爻,內健,外順,內君子,外小人。君子之道增長,小人之道消失。

象: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釋:天地交泰以後,自有因時因地制宜之法則,使人民安居樂業。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爻:(位),(應)。

通:本爻變為巽,重卦為升。〔巽而順,剛中而應。〕

注:拔茅茹,以其匯--拔茅草時,因草根相連,一齊被拔起。

象:變巽=草茅。茹=根=初爻。

初以陽居下,剛明之才,泰之初,志在上進,賢者以其類,同進之象。

釋:志同道合,努力上進,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爻:(位)中,(應)。

通:本爻變為離,重卦為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注: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處泰之道也,量大,勇為,深思,不黨。

得尚於中行--合此四德,則能配合九二中行之道。

象:陽來乎下,故九二包初九之茅草,謂之包荒,意包容一切也。

九二變中爻為坎=河。二爻位柔,陽勇健,故稱馮河。

二與初為邇,隔三、四,與五為遐。九二上應六五,不顧其遠,故稱不遐遺。

朋者初爻也,三陽同進,朋也。不計朋友之私,故稱朋亡。

釋:量大,勇為,深思,不黨,始能光大。

九三: 平不陂, 往不復,艱貞 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爻:(位),(應),(比)扶。

通:本爻變為兌,重卦為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

注: 平不陂, 往不復--陸地必有高低,運動必有往復。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勿期望別人有信於我,對已經得到的就應該滿足。

象:上卦坤為地,地上有平有坡。九三變為兌=食之象。

釋:世事變化不測,於艱難中要正直不阿,隨遇而安。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爻:(位),(應),(比)乘。

通:本爻變為震,重卦為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

注: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環境不宜,結伴為鄰,互信互諒。

象:適為陰陽交泰之爻,外卦之三陰爻翩翩而至。

巽=富,又=進退不果。坤地本為在下之物,此乃結伴下行之象。

釋:環境不適,結伴另謀發展。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爻:(位)中,(應)。

通:本爻變為坎,重卦為需。〔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

注:帝乙--殷商紂王之父,賢君。歸妹--婦女出嫁。

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帝乙其妹下嫁朝臣,以求江山之固。

象:中爻三四五為雷,二三四為澤,互卦為歸妹。

釋:施恩惠眾,以求長保安泰。

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爻:(位),(應)。

通:本爻變為艮,重卦為大畜。〔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

注:隍--未經整頓之土地。城--掘隍之土,累積之,始為城。

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城復舊觀,人力難回,各人自求多福。

象:坤為眾,中爻為震,變爻象離=戈兵。眾動戈兵,師之象。

中爻兌=口,告之象。兌綜巽=命之象。

釋:甘盡苦來,天道往還,人不可力爭也,正則有咎。